在当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在雨洪管理方面。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往往难以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大量雨水,导致城市内涝频发,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那么,国家倡导的海绵城市主要靠什么呢?

一、海绵城市的定义与理念
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具体来说,海绵城市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迁移和有效利用。这种城市发展方式不仅有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还能保障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从而达到多重目标。
二、海绵城市的主要依靠
海绵城市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依靠多方面的因素和技术手段。以下是国家倡导海绵城市主要依靠的几个方面:
1. 科学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科学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在规划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地形、水系分布、降雨特点等因素,合理布局城市绿地、水系、道路等基础设施。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减少不透水面积,增加绿地面积和水体面积,提高城市的自然蓄水、渗水能力。同时,还需要结合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构建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确保在暴雨天气下能够迅速排除积水,减少内涝风险。
2. 先进的工程技术措施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工程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等。透水铺装通过使用透水材料,使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径流。下沉式绿地则通过降低绿地标高,使雨水能够自然流入并滞留在绿地中,通过植物和土壤的净化作用,提高水质。生物滞留设施则利用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雨水进行净化、蓄存和缓慢释放。雨水花园则是一种集雨水收集、净化、利用和景观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设施,通过精心设计的植物配置和地形处理,实现雨水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3. 生态优先的原则
海绵城市的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尽可能保护自然生态,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在城市河道治理中,可以采用生态护岸技术,利用植物和天然材料构建护岸,既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够美化环境。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可以注重植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种植本地植物,提高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4. 多部门协同合作
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协同合作。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持。企业需要积极参与海绵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社会组织和公众则需要积极参与海绵城市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通过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5. 持续的监测与评估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监测与评估。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城市的雨洪状况、水质状况、生态环境状况等信息。同时,还需要定期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这种持续的监测与评估机制,有助于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海绵城市的具体实践
为了深入理解海绵城市的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其具体实践:
1. 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
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因此,在住宅区的景观用地设计中,应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例如,可以将传统住宅区的绿地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雨水;将停车场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将树池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城市居住区的洪涝灾害风险。
2. 绿色屋顶海绵策略
建筑屋顶是城市雨水径流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将城市的建筑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可以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绿色屋顶通过种植植被,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蓄水、净化作用,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同时,绿色屋顶还能提高城市的整体绿化率,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对于荷载承受能力较高的屋顶,可以种植乔木、灌木等高大植物,打造景观体验丰富的屋顶花园。
3. 城市道路海绵策略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主要不透水下垫面之一,占建设用地的比例较高。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策略,对于提高城市的雨洪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可以设置生态树池、生物滞留池等设施,收集、初步过滤雨水径流;在空间受限的街道中,可以设置渗井来实现雨水渗透;在道路中心绿化带上,可以整合滞留池和绿化设施,形成一个新的排水绿化生态系统。这些措施有助于收集利用道路雨水径流,减少道路排涝压力,提高路面的生态环境质量。
4. 城市公园绿地海绵策略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的重要生态空间,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完善的海绵设施系统,城市公园绿地能够有效传输和消纳雨水,减少地表径流,提高水质。例如,可以设置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收集、净化雨水;通过优化公园绿地的地形设计,提高绿地的蓄水能力;结合公园绿地的景观设计,打造具有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综合性海绵设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倡导的海绵城市主要依靠科学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先进的工程技术措施、生态优先的原则、多部门协同合作以及持续的监测与评估。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海绵城市能够实现对雨水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海绵城市的建设也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海绵城市的建设将会更加完善,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