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水环境问题,如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内涝,还能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为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与原则
(一)建设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它有助于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可以更加有效地应对极端天气事件,保障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原则
生态优先:城市规划中应科学划定蓝线和绿线,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
安全为重: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为出发点,综合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
因地制宜:各地应根据本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水资源禀赋状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科学规划布局和选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
统筹建设:地方政府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在各类建设项目中严格落实各层级相关规划中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指标和技术要求,统筹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与控制
(一)规划基本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科学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指标。规划应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和优先项目,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
(二)规划控制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控制目标主要包括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具体目标应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进行科学合理设定。
(三)规划中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的落实
在规划中,应明确各层级规划中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和指标,并将其具体落实到各类建设项目中。通过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确保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的有效实现。
(四)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技术路线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技术路线主要包括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环节。源头减排主要通过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等措施减少雨水径流产生;过程控制主要通过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等措施对雨水径流进行滞留、渗透和净化;末端治理则通过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对雨水进行调蓄和利用。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设计要点
(一)基本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雨水径流产生、汇集、转输、排放等环节的特点和要求,确保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有效运行。
(二)设计程序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程序主要包括现状调查与分析、目标确定与指标分解、方案设计与比选、方案优化与调整等环节。通过详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明确城市水环境问题和建设需求;根据规划控制目标确定具体的设计目标和指标;通过方案设计与比选选出最优方案;最后对方案进行优化与调整以满足实际需求。
(三)不同区域的设计要点
建筑与小区:建筑与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雨水径流产生、汇集和排放的特点和要求。通过设置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等措施减少雨水径流产生;通过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等措施对雨水径流进行滞留、渗透和净化;通过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对雨水进行资源化利用。
城市道路:城市道路的海绵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雨水径流汇集和排放的特点和要求。通过设置透水铺装、植草沟等措施减少雨水径流产生;通过雨水花园、生态树池等措施对雨水径流进行滞留、渗透和净化;通过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对雨水进行资源化利用。
城市绿地与广场:城市绿地与广场的海绵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雨水径流滞留、渗透和净化的特点和要求。通过设置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等措施对雨水径流进行滞留、渗透和净化;通过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对雨水进行资源化利用。
城市水系:城市水系的海绵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雨水径流调蓄和利用的特点和要求。通过设置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对雨水进行调蓄和利用;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等措施提升城市水系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
(一)工程建设基本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的工程建设应遵循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规范施工、严格监理的原则,确保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二)不同区域的工程建设要点
建筑与小区:建筑与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应重点做好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等措施的施工和质量控制。同时加强对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建设和调试工作。
城市道路:城市道路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应重点做好透水铺装、植草沟等措施的施工和质量控制。同时加强对雨水花园、生态树池等措施的施工和后期维护工作。
城市绿地与广场:城市绿地与广场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应重点做好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等措施的施工和质量控制。同时加强对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建设和调试工作。
城市水系:城市水系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应重点做好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的施工和质量控制。同时加强对城市水系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三)维护管理基本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的维护管理应遵循定期检查、及时维修、科学管理的原则,确保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长期效益。在维护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设施运行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设施维护与风险管理
海绵城市建设的设施维护应重点做好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等措施的清洁和保养工作;加强对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等措施的清理和疏通工作;定期对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工作。同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极端天气事件等突发情况的应对和处置能力。
五、结论与展望
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规范施工和严格维护管理等工作,可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和长期效益的发挥。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理念的深入人心,海绵城市建设将在更多城市得到推广和应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